離開新莊區後
新莊線沿重新路至二重疏洪道後,向北轉向捷運路
接著再回到重新路到達台北橋,穿越淡水河進入台北市
本篇文章接續台北捷運新莊線 輔大-頭前庄
繼續介紹新莊線三重區先嗇宮站至台北橋站
01▲手繪版新蘆中和線(暫稱)營運路線圖
三重原名三重埔,意旨第三段沙洲
清朝時期移民來到台北地區後,乘帆船沿淡水河至頭前埔(頭前有一重的意思)
後來由於淤積漸多,船支漸漸不能航行
開發的重心便轉移到更下游的二重埔、三重埔地區
頭前埔便是今日新莊頭前庄
而二重埔及三重埔劃歸為今日的三重區
O3 先嗇宮站 Xianse Temple Station
先嗇宮原稱五穀王(或稱五谷王)廟,日治時期改名為先嗇宮
主祀有「五穀王」之稱的農業守護神:神農大帝
原本興建於新莊地區,後因不堪大漢溪水患,遷移至現址
先嗇宮站位在先嗇宮西南方約623公尺外的重新路上
爆出了台北捷運站名規定「須位於以捷運車站為中心,半徑五百公尺範圍內」的爭議
但五谷王基本上已經成為當地的地名,所以應無不妥之處
02▲先嗇宮站一號出口
一號出口與聯合開發大樓「美麗新境」共構
位在重新路北側,也是本站距離先嗇宮最近的出口
二號及三號出口位在重新路南側,兩兩相背
建築主題為「沙洲上的鋼鐵業」
在支撐部份係利用沖孔的型鋼為主
為誇大鋼鐵的意象,特別以鉸鏈接頭形式處理,並將這些支撐以類似傘型的方式配置
(事實上筆者感覺起來比較像車輪XD)
屋頂板用類似太空船機翼的構想,將屋頂板加以適當分割及變形,分成左右對稱的兩部份
兩屋頂板僅以必要的結構樑相連,樑與樑間露空部份則可採自然光照明
03▲先嗇宮站二號出口
04▲先嗇宮站二號出口造型像車輪的側面
05▲先嗇宮站三號出口背面的玻璃採光空間
先嗇宮站出口位於站體西側,因此剪票口如同新莊線一字排開
穿堂層設置公共藝術「金屬之城-36種凝視」
位於出口二及出口三前,由王梅珍製作
另外
付費區內還有一座充滿童趣的畫作
06▲金屬之城-36種凝視
07▲先嗇宮站穿堂層
08▲付費區內充滿童趣的畫作
09▲先嗇宮站穿堂一景,底牆為電扶梯而非化妝室
先嗇宮站站內主題為「三重奏」
將月台層四組座椅製造成喇叭造型(感覺比較像是雨傘...)
乘坐部分為金屬曲面
雖然上面已有些微凸起的小點,但坐的時候還是很容易滑走
10▲「三重奏」造景椅
11▲先嗇宮站月台
12▲月台門後的裝置藝術
O5三重站 Sanchong Station
三重站位在二重疏洪道旁邊,未來將與桃園捷運機場線共構設置轉乘站
三重站在通車之初,捷運上台語發音為「三重」而非使用台語者習慣的「三重埔」
對此,捷運局表示因為三重站並非位在三重的鬧區,所以廣播「三重埔」可能造成混淆
三重站以位置來說,比較適合使用「二重」之站名
但因為機場線規畫之初在三重段僅設置此車站,故將本站命為三重
(機場線後來在三重區博愛新城追加博愛站,後更名為二重站)
二號及三號出口採用雙弧面屋頂及透空玻璃
屋頂有點海鷗的形狀浮現出來,正好和機場線標誌上的海鷗相呼應
13▲三重站二號出口
14▲三重站三號出口背面
三重站一號出口與機場線出口共構
從地下一樓搭乘電扶梯到達一樓後,可以直接向前走來到機場線出口
搭乘下一段電扶梯到高架的機廠線月台
美中不足的就是新莊線由台北捷運營運,而機場線由桃園捷運營運
因此轉乘時必須出地下一樓付費區再進二樓付費區
未來若搭乘里程數不夠
可能還必須多付基本里程費用
15▲三重站一號出口,北捷與機場線logo並列,但站名牌並非常見的橙紫並現
16▲新莊線部分龐大的樓梯及電扶梯
17鐵門打開後即為通往機場線的樓梯及電扶梯
機場線預定於2013年通車至三重站(環北-三重)
機場線三重站的主題為「台北之門」,現在外觀大致已完成
18▲機場線連結出口及站體的走廊
19▲機場線通道及站體一景
20▲由出口二拍攝機場線三重站站體。空地將蓋聯合開發大樓
新莊線三重站穿堂層出口一旁有一商店空間,是為一心鋼琴專賣店
位在未來轉乘機場線的出口旁,雖然位置是還不錯
但裡面賣的是貴鬆鬆的精品鋼琴,用路人也不太會心血來潮突然買一台回家彈吧?
21▲位在地下一樓穿堂層的一心鋼琴
三重站設計主題為「親水綠地」
於出入口通道牆面及穿堂層,月台層地坪,以深淺崗石面磚與地磚,拼出水躍式圖案
月台門後方軌道側墻部分,佈滿了一堆看似莫名其妙的線條
捷運局表示這個裝置藝術是以烤漆、鋁板、絹印製作出具韻律變化之彩色水躍圖案
營造出自由、休憩之歡樂意象
(不過還是真的頗難以理解...)
22▲三重站「親水綠地」地磚
23▲月台門後方的線條
公共藝術「時代的回聲」,由CERO建築設計公司製作
以紅、黃、黑、白四色表現時代的進步及傳統文化的融合
在上面也繪出中華文化「龍」的意象
24▲公共藝術「時代的回聲」一景
O6菜寮站(新北市立醫院) Cailiao Station(New Taipei City Hospital)
菜寮站站名取自古名,車站一帶自昔稱為菜寮
源自當地早期菜園甚多,農人普遍在菜園搭建草寮置放農具或居住,稱「菜寮」
後來便將此站命名為菜寮站
也算是台北捷運少見的舊名重現
菜寮站共有三座出口,一號及三號設計與三重站相似
二號出口與大樓聯合開發,目前上方大樓尚在興建當中
工地的圍籬上除了出口以外還有站名牌燈箱
類似土城線軌道後方站名牌
由於是懸掛在圍籬外面,不曉得未來大樓蓋好圍籬拆除後
此二燈箱是否也會跟著拆除
25▲菜寮站二號出口,旁邊工地圍籬上設置燈箱
一號及三號出口設計與三重站一樣
其中三號出口是由緊急出口所改建,規模雖然沒有比較小
但在穿堂層部分卻與一號及二號出口間隔著付費區,無法直接聯絡
三號出口設置於中山藝術公園旁,出口設計就像是一件藝術品般
與公園和諧的融合在一起
26▲菜寮站一號出口,旁邊建築為三重簡易庭
27▲菜寮站三號出口
28▲中山藝術公園一景
29▲三號出口的非付費區並未與其他非付費區相連
菜寮站廣播的台語發音與國語相似
搭乘捷運時,稍不注意就會以為國語的「菜寮」連續念了兩次
菜寮站設計主題為「都會剪影」
於出入口通道及穿堂層牆面,採用毛玻璃柱列及琺瑯板
月台門後方的軌道側牆上
則以烤漆鋁板絹印具規律性之都會剪影抽象圖案,塑造現代都會之趣味
30▲菜寮站穿堂層一景
31▲菜寮站月台門後方裝置藝術
O7台北橋站 Taipei Bridge Station
台北橋站站名取自往來台北與三重的第一座橋梁-台北橋
清朝時期的鐵路曾於此設置淡水橋車站
淡水橋興建於清朝,原計畫興建為鐵橋,後改為木橋
日治時期將淡水橋改稱為台北橋,並將原本木造橋梁改為鐵橋
此時鐵路改線經由板橋、樹林到桃園,不再走三重、新莊
原本鐵路的路廊興建公路,也就是今日的台一甲線
32▲日治時期的台北橋鐵橋,可於地下六樓月台門後方看到
台北橋站緊鄰淡水河,捷運過淡水河時開挖較深,到這裡還沒上升到一般平面段之高度
故本站月台深達地下四樓及地下六樓,與中和線景安站同深
(但大橋頭站因為工程技術問題開挖至地下十一樓深,為台北捷運開挖最深的車站)
由於位在三重最繁華的地區
台北橋站只能「都市更新」,並採用聯合開發形式,僅設置一個出口
33▲台北橋站唯一的一個出口
34▲由台北橋站遠眺台北橋(距離大概約400公尺)
35▲一樓出口內的鐵門,應該是通往聯合開發大樓
由於台北橋站開挖頗深,由地面層進入上層月台配置了兩段電扶梯
為減少搭乘電扶梯時的無聊,地下二樓電扶梯轉乘廳放置了馬賽克畫「掠影」
表現淡水河水漫沙洲的意象
另外
地下二樓轉乘大廳還有一個鐵門,預計前往重新路對面另闢出口
目前因地權問題尚未開工
36▲馬賽克畫「掠影」
37▲預定前往重新路北邊的出口預留通道
38▲台北橋站地下二樓一景
39▲台北橋站電扶梯「盛況」
台北橋站地下四樓,有一家7-11隱身在上層月台付費區外
便利商店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台北捷運裡,但應該是有史以來離月台最近的超商
在現在便利商店競爭激烈到可以「免費外送」的情況下
或許以後搭乘捷運到台北橋站時,可以在付費區內喊一聲「老闆我要......!」
然後他就會貼心的送到剪票區前親手交給您
(PTT網友:(開瓶聲,咕嚕) 一張1500的罰單到手)
40▲台北橋站地下四樓的7-11
41▲台北橋站可以直接從剪票口看到上層月台,可能是與7-11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好地點
新莊線在月台編排上,第一月台全部為往輔大(迴龍),第二月台往忠孝新生(南勢角)
台北橋站上層月台往忠孝新生,下層月台往輔大
因此可以看見第一月台在第二月台樓下的特殊狀況
42▲第一月台位在下層的地下六樓,而第二月台則是在地下四樓
43▲連結第一月台及第二月台的樓梯
44▲由地下四樓往下拍攝超長樓梯
台北橋站設計主題為「鐵橋夕照」
在月台門後方放置了一系列的畫作,描繪過去的淡水河沿岸
也因為設置在月台門後的軌道側牆上,候車時比較難以察覺有畫作在上方
45▲「鐵橋夕照」系列畫1
46▲「鐵橋夕照」系列畫2
47▲「鐵橋夕照」系列畫3
48▲「鐵橋夕照」系列畫4
49▲「鐵橋夕照」系列畫5
50▲台北橋站側式月台一景
新莊線文章至此告一段落
半年前考完基測時就有寫記行文的打算了,但一直到現在才開始動筆(汗)
最近有關台鐵太魯閣號遭撞擊事件
在此宣導一下
平交道停看聽,鈴響後別上平交道,誤闖平交道請按鈴或直接開車把柵欄撞斷
希望未來不要再重演這次的事件了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