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廊前身為台鐵第一臨港線的高雄環狀輕軌
歷經長期的路線規劃研究、BOT流標收回政府自行興建
於2013年開始動工興建第一階段,起自C1籬仔內站至C14哈瑪星站的路段
去年「先期試營運」C1-C4路段,今年6/26,C5-C8路段完工加入試營運路段的行列
到了7/4,高雄市政府宣布C1-C8路段開始正式營運
然而距離第一階段完全完工通車,距離仍是相當的遙遠漫長
01▲高雄輕軌路線圖
高雄輕軌採用西班牙CAF公司的系統
系統使用「超級電容」的技術,得以不用在車站間架設架空線
僅需於列車進站時,升起集電弓自上方架空線快速充電
一次充電所獲得的電力,足夠撐到下一兩個車站後再次補充電力
不過在試營運的期間,還是不小心碰到列車沒電卡在半路的狀況發生
(新聞報導連結)
02▲輕軌列車於前鎮之星站升起集電弓充電(明明就是封面照片)
除了全線無架空線外,輕軌第一階段路廊皆為有獨立路權之B型路權
在非平交路口的路段上,地面特地植草以提升整體景觀
而在平交路口的地方,輕軌列車也是與其他車輛一樣需要乖乖等待號誌的
03▲輕軌行駛於充滿綠意的軌道路廊上
04▲輕軌的轉轍器號誌
輕軌車廂五節編成一組,車廂形式為Mc-S-T-S-Mc
其中兩側的Mc車為動力駕駛車,為附有駕駛台的動力車廂,車底具有轉向架
往內側的兩節S車則為載客車廂,車底無轉向架
另外,在西班牙原廠的設計中僅此種車廂有車門,然而在高雄輕軌Mc也有車門
最中間的T車是為無動力拖車,全列車中僅有此節車廂具有集電弓
而在車廂內部配置上,兩端的Mc車與中央的T車座位配置為相親座
其中Mc車因配有馬達,出現了一對一的相親座座位配置,可能頗為適合用來相親(誤)
至於輪椅空間則是配置在S車
05▲高雄輕軌列車外觀
06▲Mc車,此車最前端為駕駛台,可清楚看見駕駛操作列車的樣子
07▲Mc車由於配有馬達,座位數量略有縮減
08▲S車,配有輪椅停放空間
09▲輪椅停放空間
10▲T車,全車為相親座,且無車門
接著要帶大家來到車站的部分
輕軌第一階段的車站除C4前鎮之星站外,外觀樣式基本上相同
以一連串的白色柱子撐起上白下淺綠的月台屋頂,柱體的頂端也有支架懸吊屋頂另一側
外側則是大片的玻璃帷幕,以分隔月台與外面的空間
前鎮之星站的設計則是更為簡約
一個月台以三組紅色的密集倒L型支架,做為屋頂與懸柱
11▲第一階段車站標準型式
12▲C1籬仔內站
13▲C2凱旋瑞田站
14▲C3前鎮之星站,滿滿的候車人潮...(捷運紅線站名為凱旋站)
15▲前鎮之星站的樣式較為特殊
16▲C4凱旋中華站,於此站可清楚看見夢時代的摩天輪
17▲C5夢時代站
18▲C6經貿園區站
19▲C7軟體園區站
20▲C8高雄展覽館站,此站前後皆有彎道
在收費方面,輕軌目前全路段皆不收費
然而高雄市政府與高雄捷運公司仍是鼓勵乘客於搭車時刷卡,以統計運量
刷卡機於車站月台與車廂內皆有設置,於搭乘時僅需刷卡一次即可
另外,單程票售票機仍未啟用,因此沒一卡通的人就別刷了吧,反正也不收費
未來輕軌收費預計將採取榮譽制,對於查票的機制可能還需要再多加研擬
21▲輕軌車站月台機具
22▲月台上的刷卡機
23▲月台上的單程票售票機,目前仍未開放使用
現階段的高雄環狀輕軌,所有平交路口皆有義交協助管制
然而在先前試營運時,仍是發生輕軌與汽車擦撞的狀況
除了台灣的駕駛人普遍沒有路口淨空的觀念外,輕軌與一旁凱旋四路的路口型式過於複雜也是因素之一
C1-C4路線兩側的凱旋四路皆為雙向道,路口號誌設計相當複雜
筆者也觀察到車輛右轉跨越輕軌後,必須要等待橫向道路綠燈方可繼續通行
然而車輛左轉跨越輕軌後,卻又有無需等待橫向道路綠燈即可通行的告示牌出現
未來一旦義交撤除後,輕軌與周邊的交通狀況值得更長遠的觀察
24▲去年試營運階段的凱旋中山路口
25▲去年試營運階段的凱旋鎮興路口
26▲現在的凱旋一心路口,黃底空間須保持路口淨空,後方則為輕軌前鎮機廠
27▲輕軌即將抵達時,會有噹噹聲,警告標誌也會亮起
文章的最後,筆者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些輕軌延線筆者相當喜歡的攝影點
除了前鎮之星,可以站在天橋上拍攝輕軌列車外
前鎮之星與輕軌的合影無論是白天或是晚上的夜景都相當好看
另外,現階段五號船渠為輕軌路線上唯一的橋梁
因此也可以在成功二路上拍攝輕軌列車通過鐵橋的畫面
若是各位想要來張輕軌與高雄最高建築物--八五大樓的合照的話
C7軟體園區站前後則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
28▲前鎮之星與輕軌合影
29▲輕軌行駛於跨越五號船渠的鐵橋
30▲軟體園區站內的輕軌與八五大樓合影
31▲輕軌與八五大樓合影
32▲去年試營運時不知為何掛出此布條,感覺很像議員的黨內初選(接到電話,請唯一支持...)
33▲環狀輕軌的先導公車168路